

如果說榫卯工藝是中式家具的精髓與靈魂,那么,插肩榫就是這沉淀數千年工藝中的一道優雅景致。它的出現與創新,也有力促進了明清時期紅木家具的繁榮與裝飾造型的多元發展。

巧奪天工紅木這件明式單線插肩小條案的原器為比利時侶明室舊藏,并被收藏家伍嘉恩收錄到《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》中,符合藝術學中的極簡設計理念,曾在巴黎、瑞士等地展出。

此器案面攢框鑲板,冰盤沿上部平直,然后急速向內削成干凈利落的斜面,并在盡端處轉為細平面,與腿足相交,盡顯干練果斷之氣質。
腿部插肩榫直接與面邊相連,為確保牢固,幾面四邊用料要厚重,但為了不顯笨拙,凸顯簡約與娟秀,面下斜切,變薄,帶有靈動之感。若四邊只用薄料,則單薄無力,無牢固感。

腿中部起一炷香線,鏟底留單線,通直圓潤,上下貫穿,毫無生硬阻塞之感。
一般,腿部的做法是榫頭平直與面相連,但是這樣缺少力度,牢固度也被減弱。而插肩榫榫頭劍形直頂桌面,并與牙條相連,彼此制約,堅實牢固。

腿部與牙條連接的弧度,圓和柔美富有張力,大小適宜?;《冗^大則慵散,過小則拘謹,對美學、力學都有很高的研究才能做到恰到好處。
從整體來看,此條案設計空靈,風格簡約,幾筆勾勒,氣質斐然,是件集實用與美觀為一體的室內雅器。

條案早期被用于廳堂之上,以條案為中心,其他家具依次擺放在兩側,因此可見條案的重要地位。
而后隨著歷史文化發展,瓷器等各類古玩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,條案便開始配合它們,作為觀賞性的陳具,即便獨立擺放,從各個角度觀看也可謂說是完美。

而在書房中,條案也是文人墨客的心愛之物。條案無橫棖,長度適中,適宜用于觀賞書畫、揮毫作畫,陳設書籍、筆筒等文士珍玩用。
條案因其干凈利落、簡明雅致的特點,如錚錚鐵骨的正義之士一般,昂首不屈,胸有大志、為國為民的士大夫們以之明志,條案也見證了無數壯闊的歷史時刻。

在現代家具中,條案放置家中仍具備欣賞、實用以及時尚之感,可放置玄關、書房等地方,成為家具空間中和諧又精彩的一部分。
除了欣賞和使用明式家具之外,我們通過了解其背后的制作工藝更深化了我們對傳統的崇敬之心,小小的插肩榫,讓人不得不欽佩古人的智慧,他們在力與美的結合上真正地做到了完美統一。
(來源:品牌紅木網)